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提高城市‘两污’治理效率”“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要求,将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摆在重要位置。侨银股份旗下昆明侨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飞”)深耕昆明市官渡区环卫一体化项目八载,从传统环卫服务向“生态化治理”全面升级,以“精细化+智慧化+生态化”创新模式,探索出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路径,为全国环卫行业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锚定政策导向八载深耕筑牢生态治理根基
自2017年入驻官渡区以来,侨飞始终以“生态为底”,积极响应云南省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今年省委城市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生态优先”,侨飞迅速行动,对原有生态治理举措进行全方位优化升级。从基础绿化管养到全要素生态提质,八年间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官渡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愿景转化为市民可感可知的民生福祉。
数据是生态治理成效最直观的见证。2024年,官渡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河道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至92.8%,11月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达71.4%;滇池水质自2018年提升至Ⅳ类后持续保持稳定,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成功创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区。辖区盘龙江、小清河、虾坝河、新宝象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获评“美丽河道”;星海湿地生态修复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入湖污染负荷削减目标,通过源头全程作业管控,有效阻止陆上生活垃圾流入河道,为官渡区获评“云南省生态文明区”提供坚实支撑。在城市绿化方面,按照“一园一品”“一路一景一特色”原则,官渡区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37%,绿化覆盖率达45.5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常态。
创新治理模式构建全场景生态服务体系
侨飞官渡项目打破传统“九龙治水”的碎片化治理格局,构建起覆盖“路、绿、水、废、厕、灯”的全场景服务体系。八年来,自主统筹1345.47万平方米道路清扫、492.31万平方米绿化管养、212.68万平方米水务河道维护工作,同步运营131座公厕及景观亮化设施,日均处理生活垃圾超1500吨。通过统一服务标准、统筹资源配置,大幅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整体效能,为城市生态治理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具体实践中,侨飞以“精细化+智慧化”为双轮驱动,推动生态治理提质增效。一方面,配齐配强硬件设施,配备584辆专业作业车辆、30艘作业船只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对绿化区域、河道水域、道路卫生的动态监测与快速响应,确保治理工作精准高效;另一方面,聚焦“科学养护”,让每一项操作都贴合生态需求——绿化管养中,科学规划浇水作业,采用“滴灌+喷灌”结合模式,根据不同植物耐旱性差异化调整灌溉频次,既节约水资源,又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安排专人对辖区492.31万平方米绿化区域的树木开展定时隐患排查,重点修剪病残枝并实施定型修剪,兼顾生态防护与景观美观。同时,建立“长效护绿”机制,通过日常巡查、动态维护等举措,确保绿化景观常新、河道水质常清、公共设施常用常好,切实将生态治理成果巩固好、维护好。
彰显企业担当探索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协同路径
侨飞官渡项目的实践,不仅重塑了环卫行业的价值定位,更彰显了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作为城市环境的“清洁者”,侨飞更以生态文明建设“合伙人”的身份,深度融入官渡区发展大局。八年间,积极参与COP15、南博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建立“事前排查、事中值守、事后复盘”的全周期管理机制,为城市治理提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实践范式。
这一系列探索,不仅推动环卫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生态复合型”转型,更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了“生态治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宝贵样本。正如侨飞官渡项目负责人所说:“我们将始终以省委会议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与生态化治理,用实干为城市添绿、为民生增福。”
从官渡区的实践可以清晰看出,当市场化力量与生态治理、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就能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侨银股份通过官渡项目的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企业助力城市生态治理的优异答卷,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市场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