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震局李霞供稿
9月30日,运行了近4个月的“科普云南”号防震减灾主题宣传地铁专列正式结束了在昆明地铁1、2号线上的旅程。
云南,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带的东南缘,地质构造复杂、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灾害重。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地震应急避险技能,提升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科学素养,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与云南省地震局联合打造的科普专列,是一次防震减灾宣传的创新与探索之旅。其借助昆明地铁客流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为广大市民带来优质、丰富的地震科普知识,让防震减灾知识与理念随着列车的运行在城市中广泛传播。
“科普云南”号防震减灾主题宣传地铁专列,共设置6节主题车厢,系统介绍了地震基本原理、减轻地震灾害的措施、科学避震疏散三个板块的内容,呈现一系列融合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学习线索的视觉盛宴。通过阐释震级、烈度、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地震波等基本原理,认知地震本源;剖析地震灾害的成因及表现,认识云南省地震灾害的特点及严峻性;展示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预警技术、工程抗震设防、应急救援等科技手段,聚焦科技减灾前沿;介绍居家、户外、学校、交通工具、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应急避震及疏散方法,提供科学规范的避险指导及实战指南。
“科普云南”号防震减灾主题宣传地铁专列重点介绍了地震预警知识。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建设,地震预警对社会服务的能力逐步提升,以云南省为例,目前已建成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全省部署地震专用预警发布终端21000余套,实现14300余所中小学全覆盖,同时具备电视地震预警服务能力,未来将持续拓展基于手机、应急广播等服务方式。为增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认识,了解现代科技如何为生命安全构筑防线,地铁专列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原理及作用,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渠道,收到地震预警信息该怎么办等知识。
在昆明地铁上打造地震科普主题列车,合理有机地用好地铁展示渠道,让等候及乘坐地铁的乘客适时了解地震领域的科普常识,在传统形式上拓展出来的科普新窗口、新途径,受到科普受众的欢迎与支持,多元化的知识展示也收获了市民的正向反馈。市民李女士表示,本趟地铁专列充分用好地铁车厢内窗贴、车门贴、扶手等传播载体,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让科普知识“动”起来,让市民体会到科普的乐趣,同时市民可以利用闲暇的碎片化时间段,在旅途中收获知识,了解面对突发地震时能迅速、正确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如今,“科普云南”号防震减灾主题宣传地铁专列正式结束了旅程,但防震减灾的科普之旅仍在继续。接下来,防震减灾科普将持续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加大科普资源供给,推动科普工作提质增效,扩大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地震科普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走进日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