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至20日,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苍洱绿禾·同一健康”牧医实践团,在李文贵、张庭瑞、齐珊珊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团队联合大理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弥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开展了同一健康、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聚焦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与科学养殖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通过走访参观、问卷调查、知识科普等多种形式实现同一健康理念。为期四天的“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和实用的教育服务,更让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深刻体会到了青春的责任与使命。
现代化养殖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理念
8月18日早晨,实践团首站来到昆明正大猪业有限公司。在涂总经理的讲解下,成员们通过监控集成系统领略了养殖场全貌,全自动化饲喂设施、智能通风系统等现代化装备让人印象深刻。企业引进的新型动物尸体高温发酵处理设施,实现了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年产值3亿的成绩,展现了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业的显著成效。
访牧场探养殖实况,讲科普助绿色发展
当日下午,团队走访大理红岩神野乳牛养殖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弥渡县金润良种奶牛场,沉浸式观察养殖流程、学习畜禽繁育与疫病防控等专业知识,深入了解绿色养殖技术的应用实况。同时进行布病防控的主题宣讲,将通俗易懂的防疫手册,免费赠予当地养殖场,并粘贴于场中供更多人学习。从了解挤奶车间的科技流转,再到布病防控的知识深耕,每一步都拓宽着实践团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深度。
访鑫欣合作社,见乡村振兴实效
8月19日上午,牧医实践团来到了苴力村弥渡鑫欣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到了在由村委会、党支部牵头帮扶下,“乡村振兴+公益 + 乡土产业” 融合给当地带来的帮助。师生团队观察到很多牛只出现“玩舌头”现象,并给出建议在TMR 中添加微量元素,或应用高质量舔砖加以解决。亦或是每天饲喂一些青草,周围种植的大量巨菌草可以利用起来。实践团成员感慨颇丰,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蓬勃活力,以及绿色发展理念在此处的生动实践。愿借“三下乡”推广科学技术,助合作社平衡公益与市场、乡土与现代、经验与科学,推动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践三下乡初心,入密祉镇承红色基因
当日下午,实践队一行人,循着民歌《小河淌水》的悠扬旋律,走进了它的故乡 —— 大理弥渡县密祉镇,这里不仅是早期弥渡地下党主要领导尹宜公故居,
更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小河淌水公园展示了尹宜公的生平事迹和革命贡献,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不仅是休闲胜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结硕成果。实践团在这里感悟文化根脉,汲取奋斗力量。
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的“苍洱绿禾·同一健康”牧医实践团也即将踏上归途。实践中,队员们充分发挥动物医学专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技术科普、问卷访谈,不仅为基层畜牧养殖注入专业力量,也深化了对“同一健康”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专业实践与服务乡村的双向赋能,为苍洱流域的生态保护、动物健康与民生改善贡献了青春力量。同时,感谢大理州、弥渡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鼎力支持,未来,双方将深化联动,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在科学养殖技术推广、乡土文化挖掘等领域开展更深远合作,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共绘弥渡乡村振兴新图景。(图/文:李金仙 罗梓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