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种源创新破局家乡生态经济困局
2013年,怒江州福贡县7.9级山体滑坡夺走了张鑫城外公的生命,母亲因创伤患上心理疾病,家庭重担全压在父亲肩上。这场灾难让他目睹了家乡99.3%山地地形下生态的脆弱——12年间百余次滑坡致数亿元损失,也让他暗下决心改变现状。 在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时,他从林业课程中发现竹类的开发潜力:家乡竹资源丰富,有11属52种竹亚科植物,15种为怒江州特有,但传统竹材开发陷入“大资源、低效益”困境。受学校创新创业启发,他认定竹子是破解生态与经济双重难题的关键。
张鑫城在福贡竹林调研
从种源突破技术瓶颈
传统甜龙竹产业存在竹龄过大、品种单一、产笋期短、产量低等问题。张鑫城带领团队拜访云南师范大学谭宏超教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赵一鹤教授,系统学习竹类育种知识,并在学校支持下联合王博轶专家在福贡县组建专家工作站。 为改良种源,他们从临沧引进勃氏甜龙竹开花植株,历经数百次实验选育,成功培育出竹类新品种。该品种继承传统优势,同时将产笋期延长、产量提升,成活率与抗性显著提高。对比传统种植,新品种使每亩竹林收益提升数倍。
张鑫城在学校实验室做组培研发
以产业模式带动增收
在福贡县上帕镇试种成功后,张鑫城成立云南福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辐射福贡县7个乡镇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首批农户加入种植,面积达600余亩。为降低农户风险,他们启动“竹菌共生计划”,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形成“专家工作站+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目前项目直接带动11人就业,间接带动3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近4万元。
向智慧竹业迈进的蓝图
张鑫城的公司已掌握竹种改良核心技术,正规划建设智慧竹场:通过安装报警器、监视器及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实现科学化管理。他们计划2026年前带动1000户农户,实现“一户一亩竹、亩均万元收”,让竹产业成为福贡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就像竹子扎根深山,我们要让创新的根扎进家乡的土地。”张鑫城说,从种源破题到产业富民,这条用科技铺就的生态经济之路,正让曾经因滑坡伤痛的故乡焕发新生。